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
详细一点,理论联系实际中考好不好
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,终于渐行渐远,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。静心地等待过后,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。来处,已明白如话;
去处,已玄机再现。这些命题作文,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,然后引出题目,如四川、四川、四川等,有的直接给出题目,如四川、四川、四川等。以理性为目的,培养创新思辨能力,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。命题内容上,渗透了三个体验——人文体验,青春体验,科学体验。”:内容高度放开,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。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,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;话题作文出现以后,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,直至“文体不限”;从2005年开始,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。:紧扣整体趋势,地域特征存在。从命题形式上看,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,纵观近两年的考题,四川、四川等地采用的均为命题作文,全国卷全国卷四川、四川等地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,四川、四川仍然采用话题作文,其余等地则年年有所变化。从要求上看,有些考区特色鲜明,如四川卷连续多年对文体都提出强制性要求,四川卷近三年的考题虽然各不相同,但这些考题或在题目中、或在材料中、或在要求中蕴含着“情感”。2009年作文猜测 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,纠正盲目猜题的不良风气,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“稳中有变”的趋势。“稳”是前提,“变”是趋势。人与自然,如环保、自然对人的启发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;学会熟悉试题大致呈现如下特点和规律。
总体稳定性 新课标理念为主线不变。
三年中考试题无论整体构思,还是具体题目的拟设,都把体现新课标精神、重视语文素养的考查作为重中之重。
试卷结构、长度、分数、考试时间安排等大致不变。
试卷共长8页,全部字数4700余字;试卷满分为120分(含卷面分4分),考试时间为100分钟。
2006年试卷与2005年试卷大致相同,只是没再设4分的卷面分。
考试时间由过去两年的100分钟调整为120分钟,试卷总字数4900多字,其余基本不变。
题型、设题角度、方式、手法等连贯性较强。
2005年试题中,以非选择题为主,主观题目占有相当大比重,2006年、2007年的试题中几乎全部为非选择题型,主观性题目仍占很大比重。
设题角度、方式、手法等,都大致呈现如下特点:基础题问语简洁、清楚,指向明确;试题变化性 组卷方式、题目数量、考试时间、分值等有调整。
考项、题型有微变。
2005 年试题中有4道选择题型,2006年、2007年试题中均只有一道选择题,都是古文多义词的比较辨析选择;近三年的试题中,除了针对理解感受能力、分析能力、概括能力、赏析能力的考查外,对探究能力、运用能力的考查不断加强,逐步体现着对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和深刻性。
附加题数量与设题角度有变化。
附加题有略微降低难度的动态。
近三年的试题中,除了针对理解感受能力、分析能力、概括能力、赏析
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,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;更由于“材料”所具有的灵活性,丰富性,与时俱进性,以及极高的抗拒“猜题”性的优势,使它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。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,每一年都少不了“材料作文”。2007年全国100个考区的中考作文试题,在39道选题作文中,20个考区选用了“材料作文”作为其中的备选项,再加上有8个考区是纯“材料作文”,采用“材料作文”形式的考区就达到28个,占100个考区的28﹪。写作点拨,自拟题目写作。因此,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。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、不容更移的“制约性”,造成“跑题”。请看下面的作文题: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,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,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。才有那万顷碧波。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;3字数不少于600字;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、校名、地名。(2006年四川达州中考作文题)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,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、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。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,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。如下面一则材料: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,“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”。意思是说:如果没有卖出豆子,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,几天后可以卖豆芽:用来当豆苗卖;(2006年四川达州中考作文题)这则材料的意思是:当你遭遇挫折时,不要轻言放弃,只要及时调整心态、改变自己,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。材料的中心是“豆子”.并不是“犹太人”。因此,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.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“材料”必须先展开“发散思维”,思维打开了,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。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,不小心摔了一跤。妈妈又急又疼,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:“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!”晶晶太小,一直分不清左右,这下好了:痛的就是左边!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,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: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。穿过茫茫迷雾,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。不经风雨,怎见彩虹;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?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,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。立意事物总是辩证的,坏事也会变成好事。立意不经风雨,怎见彩虹;不吃一堑,难长一智!立意:苦难往往带来甜果。这就是中考的